在中國,公元前兩千多年就出現了最筒單的粉碎工具——杵臼。杵臼進一步演變為公元前200~前100年的腳踏碓。這些工具運用了杠桿原理,初步具備了破碎機械的雛形,不過,它們的粉碎動作仍是間歇的。
近代的破碎機械是在蒸汽機和電動機等動力機械逐漸完善和推廣之后相繼創造出來的。1806年出現了用蒸汽機驅動的輥式破碎機;1858年,美國的布萊克發明了破碎巖石的鄂式破碎機;1878年美國發展了具有連續破碎動作的旋回破碎機,其生產效率高于作間歇破碎動作的鄂式破碎機;1895年,美國的威廉發明能耗較低的沖擊式破碎機。
美國人E.W.布萊克(Black)設計制造的世界上第一臺鄂式破碎機。其結構形式為雙肘板式(簡單擺動式)鄂式破碎機。由于鄂式破碎機具有結構簡單、制造容易、工作可靠、維護方便、體積和高度較小等優點。
1924年,德國人首先研制出了單、雙轉子兩種型號的反擊式破碎機,那時的破碎機的結構類似于現代鼠籠型破碎機,因為無論從結構上,還是從工作原理上分析,它都具備反擊式破碎機的特點。
到1942年,德國人Andreson在總結了鼠籠型破碎機的錘式破碎機的結構特性和工作原理基礎上,發明了和現代反擊式破碎機結構形式類似的AP系列反擊式破碎機。
同時為了增強破碎機的機動性還開發了輪胎和履帶式移動破碎站,其中輪式型的破碎機在美洲比較受歡迎,履帶式在歐洲比較受歡迎。其實反擊式破碎機在中國的發展比較晚,到上個世紀50年代,我國才真正擁有破碎機,所以說,我國的破碎篩分設備大都是50年代問世的。
隨著科技的發展,破碎機械發展至今,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尤其是進入90年代以后,破碎機械產銷量增長迅速,加入破碎機械生產的企業不斷增加,使破碎機械制造企業多達萬余家,能夠生產0.5~30t振動破碎機、4~24t靜碾破碎機和16~30t輪胎破碎機等規格品種較為完備齊全的系列產品,基本形成能夠自主開發與生產的完整破碎機制造體系,其技術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正逐步縮小。這種高速增長的局面,勢必將破碎機械配套件行業推向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人們破碎機制造的革新與進步是永無止境的,破碎機從雛形意識到工業化的運用,發展至今,曉馬隔音破碎機已具更新迭代的技術實力,機型多樣化,曉馬還有強力破碎機、重型破碎機、塑料破碎機、管材破碎機、低帶破碎機,以滿足用戶不同的需求。咨詢電話:0769-85085719。服務專線:13829292392藍經理。
關鍵詞: